武穴田镇山峦,植被茂密,还是满眼青绿,生机勃勃,漫山遍野的光伏太阳板犹如镶嵌在原野中的颗颗蓝宝石,熤熤生辉,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须不知,这些晶莹剔透的“蓝宝石”,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百姓脱贫增收的“钱串串”。运鸿集团光伏扶贫项目照亮乡村振兴的大路
记者从湖北省发改委获悉,全省录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光伏扶贫项目共有5646个,装机总规模122.77万千瓦,累计发电约30.68亿千瓦时;全省光伏扶贫电站共设置光伏扶贫专项公益岗位7.8万个,惠及贫困人口80.34万。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从光伏扶贫实施七年以来的成效看,这种精准到户的“造血式”扶贫模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源头活水”。
据了解,这是湖北运鸿集团在该地区开发的光伏移动式智慧大棚,属于省级重大光伏扶贫开发项目。漫山遍野的新型钢结构大棚里,棚顶的太阳能板负责发电,棚下则种植有机瓜果蔬菜,现已形成“农光互补”长期效应。这些智慧大棚是田镇建档立卡,实行土地流转后,参股进来的贫困户的专属“发电站”,每年贫困户能从此项目获得不低于3000元的光伏补贴收入,为当地的减贫工作增力不少。
利用光照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既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又符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如同给贫困群众发放了一张张从不打折的“阳光存折”,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新抓手。同时,进而发展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土地流转等新的产业模式,从“输血”到“造血”,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武穴市田家镇的光伏项目中,运鸿集团采用光伏新能源+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发展形式,大棚发电组件安装在棚顶,不破坏土地性质,不占用土地地面,非常有利于现代化农业项目的开展。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采光及温度调节,实现反季种植及精品种植,还可以种植名贵苗木等附加值高的作物,棚顶光伏发电满足农业大棚的温控、灌溉、照明补光等电力需求,产生发电效益。如果实现规模化大棚生产,还可以将产生的多余电量销售给电网公司,实现收益。
光伏扶贫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民生工程。
通过土地流转,建成后的光伏项目,农户每年每亩土地流转可收益650元,贫困户每年还可以享受光伏发电收益分红。光伏产业项目的落地还产生了盈余就业岗位,将最近的劳动力实现就业安排,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同时,湖北省大型健康产业龙头企业运鸿集团还涵盖了生物学和健康领域。 产业结构非常需要有机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基础,但是有机植物是田家镇贫困家庭的智能温室。 蔬菜、甜瓜、水果在集团统一的指导下种植、收获、销售,保证了贫困家庭农产品的顺利销售,当然也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 这是防止发财后贫困复发的最有效方法。
致富之路,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扶贫攻坚为村民带来希望,给予想法、给予方向。
产业选得准、嵌得深,稳定脱贫才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