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岁女性患者因晕眩和头痛就医,自称每日早上睡醒后都得先侧身,慢慢地站起,否则,起身速度过快,马上会见到眼前景物在顺时针旋转,持续数秒钟;接著,两侧耳朵上方的颞部就会闷胀,眼眶周围及头顶开始抽痛,好像有东西在敲,严重时会恶心或呕吐,这时得赶紧服用止痛药。即使半夜起床尿尿,也要慢慢爬起,否则也会发作,因此,床头上放著头痛药,以备不时之需。病人原本怀疑是长脑瘤或颈动脉缺血,经数次核磁共振及超音波检查,都正常;也曾以为是头部气血不足,接受过针灸、推拿及其它民俗疗法;还被当成是自律神经失调,曾接受过抗忧鬱剂或血清素受器调节剂治疗。每到睡前,就会有压力,病人很担心自己会不会隔天无法起床,周围的亲友都劝她不要胡思乱想。
为她诊断的中国台湾高雄的元景耳鼻喉科神经科诊所医师陈建志表示,在听完病人的陈述后就请她平躺,一躺下的瞬间,就见到她眼球在向左快速地旋转。再请她身体向右侧躺,也看到她眼球在向右快速地旋转,原来是右侧水平半规管之管耳石沉积症。随即安排耳石复位术,请她每週回诊一次,继续接受治疗。几次治疗之后,她表示,早上起床再也不会眩晕发作,头痛也跟著不再发作;不仅如此,也比以前不易晕车。
医师陈建志以耳石复位术为眩晕患者作治疗,并预防偏头痛发作
陈建志称,病人其实是罹患了"半规管耳石沉积症性偏头痛" ,这是一种源自眩晕发作的头痛疾病。耳石原本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器内,若因外力撞击、耳动脉缺血或感冒发炎,耳石颗粒鬆脱,顺著内淋巴液回流,沉积于该侧水平半规管内,就会在患者改变身体姿势或头部转动时,因惯性或重力作用,在动作停止时,继续带动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产生眼震及眩晕。接著,颈部肌肉马上出现防御性收缩,设法调整姿势来迴避眩晕,瞬间大量的肌肉讯息经由颈椎神经传进脊髓,影响到三叉神经的脊髓路径核,经由三叉神经血管炎性反射机制,诱发偏头痛。治疗此病以耳石复位术为主,并非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患者仅需配合医师指示转动头部,医师会经由眼球跳动的方向,判断耳石的走向,逐一把移位的耳石摆回椭圆囊,过程宛如操作弹珠迷宫。
陈建志提醒,基底动脉狭窄者,症状很像此病,很可能会中风,宜先就医鑑别,作正确治疗。